博客年龄:14年5个月
访问:?
文章:703篇

个人描述

法脉清净,传道授业解惑,不求人人都开悟; 道心坚固,寻师访友学艺,唯愿个个皆成才。

姚老与霍震寰先生的书信问答(二)

分类:意拳天地
2013-11-11 07:38 阅读(?)评论(0)

    争力和反应训练

    争力:意拳中所谓争力,就是用意念引导全身上下、前后、左右相互牵引,共争一中,所产生的弹簧般相互呼应的意中力,具有这种争力后,再经过试力、发力等步骤,才能达到发挥整体力的目的。

    练习争力先由简单的争力入手,而后及全身以求整体的争力,无论是简单的争力,还是整体的争力,都要先在浑圆桩中去摸索。

    争力的练法

    可选用浑圆桩姿势,站好后,设想前臂腕部(回弯处)系着一条有弹性的绳子,绳之前端拴于前方某一物体上,如墙、树均可,绳之后端系于自己脖颈上,位置相当于风府穴下。练习时用意领颈而微拧,左臂在前即向左侧微拧,右臂在前则向右拧,全身后靠要拉紧有弹力的绳子去拉手腕,腕子再拉紧前言的绳子,设想前后两个力量对称相消,而手不为所动,只要能感觉有一股力量,稍一拉就松开,后手像抱着一个有弹性的球,当身体去拉前手时,重点在脖颈,后手用意去抱球与前手相呼应,反复练习,久之自会摸到松松紧紧的争力,这就是所谓松即是紧、紧即是松、松紧互用的意中力,也就是王芗斋先生所说“松紧紧松勿过正”,正是适当、恰当好处的意思。

    整体争力的练法

    经过一段练习已经求得争力后,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,进一步练习整体争力。

    练法是按浑圆桩桩法站好后,设想头顶上好像有弹性绳子系起,与两脚间的中心点上下相争,同时头与后脚作上下争,更与前脚作斜线争,前手后手作左右争,右手与左脚,左手与右脚作斜线争,两肘与两膝作上下及斜线争,左胯与右膝,右胯与左膝作斜线争,至于手与脚,肩与胯,作上下争则包含在头与脚相争之内,总之四面八方共争一中,但要注意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。

    练习时要注意形曲力直,好像八面出锋,进而设想周身毛发飞涨与外界相互联系相互牵引,身体不能动转而又处处都有微动之意,做时一定要意念切实,可是又不能执着,这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“顶上力空灵、身如绳吊系、力松意须紧、毛发势如戟”之意。

    反应训练

    反应的基本训练,在于训练神经的迅速反应,以之应敌发力而自卫。

    第一种训练方法,在整体争力求得后,周身都像有弹簧连系,本身也像一个弹簧,然后设想有人轻轻来推或轻击某处,力量来自或上或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不同方向。意念一紧,力就从一中心异向应击而欲出,练习日久有了心得体会,可以进一步设想有人迅速猛击或突然袭击,意之所及,力即应势而至,但不可发出及见诸外形,做到意到力到,意力不分。

    第二种训练方法,设想自己站在一块漂浮在水面的小木筏上,忽而前后倾斜,忽而左右摇荡,忽而上下沉浮,向前倾时,将身体重心稍稍后移,后倾时将身体重心稍前移,左右摇动时将身体重心左右移动,上浮时身体重心稍降低,下沉时身体重心略上提。要用意念支配,不要见形,要整体去做,不可单靠腿脚。上下、左右、前后,初习时可有顺序,略有心得后,就不要有固定顺序,而要时时变换,初习时可设想木筏沉浮动荡缓慢,有了体会后,要逐渐增加速度,如在惊涛骇浪中,瞬息多变。

    这是站桩时调整整体松紧及训练身法步法的基础功夫。

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